

專注的眼神流露著青春的睿智與執著,挺拔輕盈的身姿彰顯著陽光與自信,生活中的他樂于助人,低調安靜;工作中他俯首耕耘,孜孜奉獻。操著一口標準的東北話,做事爽快利落,是個大家眼中十足的“工作狂”。老家東北肇東的他誰也沒想到大學畢業后回來到一個相距千里的山東電建企業,而且一干就是13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參與了聊城、防城港、石橫、濟寧、鄂溫克、農六師等十幾個項目的工程建設,走過了祖國的大江南北。13年以來,他從一個普通的鍋爐安裝工做起,到技術員,再到專責工程師,直至現在的項目專業負責人,年僅35歲的劉鐵城一步一個腳印。重復的工作,單調的電建生活沒有消磨他的意志,他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成長,努力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和現場實際相結合,成長為一名企業一流的專家人才,多次及時發現設備缺陷并組織處理機組事故,避免了惡性停爐及重大設備損壞事故,他說:“工作就是我最大的快樂……”他,就是山東二建信源項目鍋爐專業負責人——劉鐵城。同在一個工地的同事無論年齡大小,都習慣叫他“鐵城”。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2002年,劉鐵城大學畢業后來到山東二建聊城項目,成了鍋爐專業本體班的一名普通的安裝工。從大學校園到工作生活實際,面對著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年輕的鐵城也有過對未來的迷茫。但隨著工作的展開,每天看著師傅們兢兢業業、吃苦耐勞的工作,他漸漸收拾起浮躁的心態,扎根班組,刻苦學習鉆研業務知識,開啟了他的青春奮進之旅。
從最基礎學習,勤學苦練鑄牢“基本功”。剛參加工作時,為了盡快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起來,鐵城從“通球、設備開箱、編號”等單調枯燥的基礎工作做起,利用一切機會“泡”現場,查系統,利用業余的時間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夯實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兩項“基本功”。這股子學習勁頭,用班組同事們的話來講就是倆字“扎實”。2003年,隨著工地調動,輔機班人手緊缺,他經過近半年的磨練,開始擔任起輔機技術員的工作。對于不太熟悉的輔機專業來說,鐵城下大力氣塌下身子扎扎實實的從基礎開始學起。在鐵城的口袋里總是帶一個筆記本,以便隨時把工作中的難題記在上面,要么抽機會拽著班組的老師傅“打破砂鍋問到底”,要么晚上把資料帶回宿舍“深入消化”,直到問題理清方才罷休。平時看到哪位師傅有重要操作,只要手頭不忙他就跟著,老師傅一些好的經驗做法都看在眼里,琢磨在腦子里,日復一日,隨著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也逐漸增強了他工作的自信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聊城熱電2臺135萬千瓦機組投產在即,人員非常緊張,還是輔機班“新手”的鐵城主動要求參與調試和操作,他邊干邊學,邊學邊干,隨著調試結束,他的業務技能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強化提高。2007年,他因業務突出被公司任命為輔機專責工程師,全面負責鍋爐輔機系統的工作。面對新的工作壓力和挑戰,他除了每天大量時間泡在現場之外,業余時間更加用心地鉆研專業技術書籍,他個人也由此成為鍋爐輔機專業業務水平最突出輔機專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對鐵城來說,工作就是在實干中不斷總結提高。每次重要的工作后,他都要全面細致地進行總結,以便在下次處理同樣問題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在農六師1100MW機組出現了磨煤機振動等問題,因為之前處理過同樣的問題,他很快判斷出因為什么而造成的,由于他處理及時,沒有造成損失,為移交后續工作爭取了寶貴時間,也為項目節約了大量的資金。
用“拼搏”詮釋青春的最美底色
2014年,劉鐵城擔任了信源項目鍋爐專業負責人5臺660萬千瓦機組同時施工,他帶領信源鍋爐工程公司完成了3號機組的順利移交,只用了不到11個月時間,完成了以往兩年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同時,做到了安裝給力加速度、高、中、低壓焊口不滲漏、制粉系統不漏粉、保溫完好不超溫。受熱面安裝開始,創造了鍋爐水壓試壓一磅成功、從脫硝煙道開始組合到脫硝主體貫通35天、脫硝催化劑模塊5天完成安裝等等一系列新紀錄。鍋爐水壓試驗的44289只焊口無一滲漏,搶水壓期間不僅創造了單月完成焊口完成17222只,更創造了單日完成1296只焊口的記錄。這是鍋爐專業經過研究,鐵城提出對高溫高壓焊口檢查驗收執行“實時跟蹤”手段的成果。為確保#3鍋爐焊接質量及進度,鍋爐專業把驗收項目進行細化分解,實行實時跟蹤,《受熱面焊口對口焊接驗收簽證》和《受熱面密封焊接驗收簽證》。《受熱面焊口對口焊接驗收簽證》對焊口進行對口、點口后、焊接前檢查,然后再進行對口、焊接前檢查和焊口焊接后檢查及塞密封條檢查驗收;《受熱面密封焊接驗收簽證》分別對焊口、焊縫、和密封焊接后進行檢查驗收,每一步驗收完馬上交付施工,步步緊跟,為下一道工序節省了時間,同時確保了焊口的質量。在168小時滿負荷運行期間,鍋爐制粉系統設備運行平穩且無漏粉現象,各項運行參數優良,鋼球磨煤機軸瓦溫度最高38.5度,磨煤機軸承座振動最大0.02mm。在制粉系統安裝過程中,磨煤機安裝僅用兩個半月時間,比起以往同類型機組磨煤機安裝需用四個月左右的時間,提前了一個半月。自全廠保溫工作全面開始,僅用一個月時間整體保溫基本結束,在168運行期間無一處超溫。為克服保護校驗中漏項的隱患,他憑著一股子韌勁,每天要有7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和員工們一起待在現場,組織安排,協調溝通,順利完成了3號機組的移交。
萬水千山總是情,有愛的人最幸福
工作中認真嚴肅的鐵城,在生活中卻不乏溫情,和妻子李青是在防城港項目相識,當時兩人一見傾心,可只認識了三天,李青就要到石橫項目任職,當時的鐵城那叫一個心急如焚,于是和當時鍋爐專業書記和項目主任再三請求,領導成全了鐵城的心意,隨后也調到了石橫項目,李青被鐵城的“癡情”感動著,這對戀人開始了相知再到相戀,2009年兩人結為百年連理……一年當中,他的休假的天數不超過一個月。每到年關,都是鐵城糾結的時候,在外辛苦工作一年,都想回家過年,誰留下來堅守崗位,都要費心思考量。每次鐵城都把自己放在回家名額的外面,為了兄弟們回家過年,常說“工地熱鬧,你們都回去吧,我在這兒等著你們回來”。作為同在一個單位工作的妻子李青,也十分理解鐵城的決定。“小張,你們的巖棉到了,找人來卸車吧”,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信源項目保溫“一枝花”李青,現在負責4號爐的保溫工作。保溫技術員少不了每天要跟巖棉玻璃纖維打交道,一天下來身上衣服上落的都是巖棉玻璃纖維碎屑,這對于還在喂奶的媽媽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相對鐵城的寡言內斂,李青就顯得更加開朗熱情了,愛笑健談,樂于助人,總給人很貼心舒服的感覺,家里大事小事鐵城都顧不上管,里里外外都是李青一人承擔,從不讓鐵城犯難,是個出類拔的“賢內助”。去年小兩口兒,剛有了自己的寶寶,當時正是信源項目3號機組的施工高峰期,李青待產住進了醫院,當鐵城接到電話從茌平信源工地趕到泰安醫院的時候,寶寶已經呱呱落地了,心里那叫一個內疚啊,可妻子李青卻沒有埋怨,只是躺在病床上虛弱的說“你回來啦……快看看我們的小寶寶……”鐵城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孩子才剛滿七個月,李青產假還沒休完就帶著孩子回到工地,父母給照看著孩子,兩個人繼續開始了打拼。如今孩子已經一歲多了,可連一張一家三口的合影也沒時間拍,李青卻說“孩子還小,機會多著呢……”
參加工作13年來,劉鐵城同志的人生軌跡如此的堅定和清晰,他用自己執著和堅定,在工作崗位上,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就是平凡但又可愛的中國電建人,為了這份事業,他和妻子相互扶持,攜手同行,他們將為中國電建事業的發展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