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六點,夜色還籠罩著大地,通往電建核電公司華電萊州電廠二期施工現場的道路上,一個背影準時出現在寒風中。腳步沉穩的他可不是去晨練,而是趕在上班之前準備焊材發放的老任。老任叫任峰,山東德州人,電建核電公司華電萊州項目部的一名普通工人,因為性格比較隨和,同事們親切的叫他“老任”。
上午7點30分,隨著各班組站班會的結束,領取焊材的隊伍開始排起了長龍,只見老任同志眼觀六路、手接八方,看單、核對、點數、發放,一番操作就像設置好的電腦程序,流水作業,干凈利落,準確無誤。不到30分鐘,完成了40余人次、7種材質、14個規格的各型焊材發放。問起老任其中的秘訣在哪?老任說:哪里有秘訣,我只是根據近期展開的施工項目,預估焊材型號及用量,每天提前一個多小時過來準備而已。
任峰投入電建行業已經20多個春秋了,擔任焊材管理員也已經10年之久,焊材管理的足跡遍及新疆的阜康、烏魯木齊、農六師;山東聊城;廣東陽江核電等多個項目,經他發放的焊材數量足足有1000噸之多,從未出過差錯。目前老任所在的華電萊州二期項目,是1000兆瓦級超超臨界二次再熱塔式鍋爐機組,涉及的管道合金元素高,材質復雜,種類繁多。該項目剛剛創下了單月完成高壓焊口18000只的施工新記錄。老任堅守的焊材管理崗位,每天都是打起精神,不敢懈怠,用老任的話說:“每天焊材發放,感覺都像在鋼絲上行走,小心謹慎,錯不得,這是質量紅線”。正是這種如履薄冰的責任感,有力的保障了焊口新紀錄的誕生。
走進老任管理的焊材庫,琳瑯滿目的焊材分類整齊,多而不亂,雜而不交。碳鋼、合金鋼、不銹鋼;直流、交流;國產、進口;焊絲、焊條;老任猶如強迫癥般,擺放的整齊劃一,隔離有序,標識上牌,還與時俱進的用上了二維碼技術,拿出手機掃一掃,焊條的型號、技術特點、使用范圍一目了然,科技感十足。
老任雖不再風華正茂,但經歷滄桑的他干起工作來毫不遜色于年輕人。焊材庫的溫濕度記錄、焊材出入庫記錄、烘焙記錄、發放回收記錄,均整理的準確、細致、可追溯。面對連續不斷的特檢院定檢、監理周檢、項目部巡檢,老任全部應對自如,沒出現過一次不符合項。為了便于統計工程的焊材消耗,老任利用業余時間自學辦公軟件,Word、Excel運用的熟練自如,每天將單據輸機,每月提供各單位的分類數據,使焊材消耗明明白白。
平時性格隨和的老任,有時候也是一個喜歡“較真”的人,經常和退庫的焊工斤斤計較。“發給你25根ER90S-G的焊絲,你退回來23個焊絲頭,另外兩根呢?是把焊絲丟到現場了?還是把焊絲頭丟到現場了?這個焊絲和YT-304H、HR3C、ER90S-B9等焊絲的顏色一樣,如果沒有焊絲頭鋼印,很容易混淆,如果用到別的系統上怎么辦?如果焊絲頭掉落到管道內部怎么辦?走走,咱們去找”。面對一名回收焊絲頭數量不足的焊工,老任一番說教,焊工也是深受教育,硬是被老任拉著去作業點找到了遺落的焊絲頭才算罷休。這就是老任,經過核電施工管理的洗禮,過程控制異常精細,程序執行非常嚴格,堅守焊材管理紅線這事上,就是得“較真”。
老任是個低調內斂的人,總覺得自己很平凡,所做的事更是不值一提。十年來,始終秉持著一絲不茍的敬業風格,堅守在最基層的焊材管理崗位,重復做著看似輕描淡寫卻責任重大的工作。老任,在平凡的崗位上演繹著精彩,每天上演著一名電建人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故事。
任峰在整理焊條